端坐澄心—新會陳白沙先生與當代教育的實踐研討會
2025年10月11日
陳校長致謝辭
趙子基校監、梁子穎議員、周佳榮教授、林錦清會長、黃祥壽會長、吳儉開校長、黃佩華校長、區志堅博士、各位嘉賓、老師、同學、家長及校友們:
早晨,大家好!
今天能出席「白沙文化研討會」,與各位一同探討中華文化的核心精神與其現代意義,我感到萬分榮幸。
一、文化之美.智慧之源
品味、研究中華文化,一直是令人賞心悅目的事。她太精彩、太深邃、太有內涵,也太能觸動人心。中華文化的奇妙與博大,不僅在典籍與歷史,更在千載傳承之中,那份持久的思想光輝,足以讓我們一生細細領悟。
今天,我們以白沙先生所代表的理學心學一派作為切入點,探討「古為今用、歷久常新」的智慧。
二、白沙文化.嶺南精神
白沙文化不僅是本校的名稱之源,更是嶺南文化的重要代表。而嶺南文化,正是中華文化的重要一支:
它兼容並蓄,敢於創新;既植根本土,又能與世界交流。
三、心學傳承.啟迪今人
白沙先生的心學思想,於明清以來遠播東亞,深刻影響日本、韓國的儒學與教育思潮;而當中有關「致良知」、「心即理」的哲學觀念,更在理念上與西方近代心理學對人類心靈本質的探索相互呼應,展現出「跨文化的思想共鳴」。由此觀之,明代理學早已超越地域界限,從「地方思潮」昇華為「人類心靈的共同語言」。
四、中西對話.共築未來
今日的世界,局勢多變、挑戰紛呈。環境危機、科技衝擊、價值分歧等等。面對這些挑戰,中西哲學的對話與互鑑,正能為人類提供彼此支撐的智慧。
東方的心學,提醒我們「人心」是世界秩序與道德的根基;
西方的理性哲學,啟示我們以思與知追尋真理。
當二者相遇相融,我們或能尋得通向「人類命運共同體」的精神路徑──以理性相輔、以良知相生。
五、文化傳承.使命在我
最後,我願以中華知識分子千年以來不變的信念作為總結,也向在座的白沙學生與中華兒女作出勉勵:
讀聖賢書,所學何事?
就是──為生民立命,為天地立心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。
讓我們不忘初心,慎終追遠,承先啟後,以智慧與熱誠肩負起推動文化傳承的使命。願白沙文化之光,照亮我們面向未來的每一步。
好了,再次感謝各位專家學者大駕光臨本次研討會,大家能一次過聽到六大專家的智慧及洞見,並有眾多各界領袖學者精英結伴左右,真是難能可貴!
白沙同學及各位,現在就正式來一場跨越時間空間的思想共鳴之旅吧!
謝謝各位!
Copyright © 2025. SWCS Chan Pak Sha School. All rights reserved.